榜单搜索

打火匣

《打火匣》是一则安徒生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士兵的奇遇,最先士兵在老巫婆的诱惑下,找到了旧打火匣,与可憎的老巫婆发生了冲突后,杀死了老巫婆,然后通过旧打火匣,娶到了公主,并成为国王。该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够努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怕风吹雨打,就一定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中文名
打火匣
类型
童话
作者
安徒生
发行/播出时间
1835年
目录

基本介绍

《打火匣》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这篇作品发表于1835年,收集在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

他于这年开始写童话。从这一起童话里可以看到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的影响:“打火匣”所起的作用与《阿拉丁的神灯》中的“灯”很相似。但在这里他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钱”在人世间所起的作用。那个兵士一有了钱,就“有华美的衣服穿,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都说他是一个稀有的人物,一位豪侠之士。”但他一旦没有钱,他就不得不从那些漂亮房间里搬出来,住到顶层的一间阁楼里去。“……他的朋友谁也不来看他了,因为走上去要爬很高的梯子。”这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

内容介绍

《打火匣》是安徒生童话故事很有趣的篇章之一,它讲述了一位士兵跟一位老巫婆的故事。士兵在老巫婆的诱惑下,通过树顶进入到了树洞里面。里面有很多灯,还有三个房间,第一个房间里放着铜,有一只眼睛像茶杯那么大的狗;第二个房间放着银,有一只眼睛像水轮式的狗;第三个房间放着金,有一只眼睛像圆塔一样的狗。士兵按照老巫婆的方法,分别进入了每一个房间,他捡了银就丢了铜,捡了金就丢了银。最后他带着旧打火匣和金出来了。他与可憎的老巫婆发生了冲突,他用身上所带的剑把老巫婆的头砍掉了。于是他带着金和旧打火匣进了城,他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有华美的衣服穿,帮助一些穷苦人们,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都说他是一个稀有的人物,一位豪侠之士。但他一旦没有钱,他就不得不从那些漂亮房间里搬出来,住到顶层一间阁楼里去,他的朋友也不再过来看他。后来,他发现了旧打火匣的用法,在那三只忠实于主人的狗的帮助下,他又重新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而且还看到了在铜宫中生活的寂寞的公主,经过一番波折,士兵当上的国王,也娶了心爱的公主。

作者介绍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是一个将民间传说、道德说教和幽默诙谐与他自己的非凡想象力结合起来的丹麦作家,他创作的童话故事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成年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他出生在Odense城的贫民窟。他的父亲是一名鞋匠,但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母亲是一名洗衣妇,虽然没受过教育并且迷信,却引导安徒生进入了民间传说的世界。在母亲的鼓励下,安徒生开始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并安排演出木偶戏。

安徒生其它著名的童话故事有《丑小鸭》、《打火匣》(TheTinderbox)、《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LittleClausandBigClaus)、《豌豆公主》、《夜莺》(TheNightingale)、《坚定的锡兵》(TheSteadfastTinSoldier)。

鉴赏评价

《打火匣》带有飞扬的浪漫主义色彩,描写一个士兵的奇遇。其写作的灵感无疑来自《天方夜谭》中关于阿拉丁的传奇。士兵的好运道和率性行为,是彼时安徒生内心自由状态的写照。这简直是世间最快活的士兵,不但意外得到数不清的金币,而且拥有无所不能的打火匣,因此,他无往而不胜,最终娶了公主当了国王。这样的故事原型潜藏于五花八门的民间故事中,安徒生将它重新叙述出来,赋予了它崭新的意义。这意义即在于,这个故事的叙述方式契合了儿童的想象和心理。于是,这个故事变得非同凡常。

它的语言在安徒生所处的时代具有惊世骇俗的效果。安徒生采用了一种给孩子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将即时即兴的表达状态实实在在地书写下来,使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讲述者的情绪起伏和语调转换,更重要的是,讲述者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孩童经验,他能将一切叙述魔术般地化为孩童经验传达出来。且看作品的开篇,“公路上有一个士兵在开步走——一,二!一,二!他背着一个行军袋,腰间挂着一把长剑,因为他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战争,现在要回家去。”——安徒生的个性在他的第一篇童话的开头里即得到完美体现,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冗长的铺垫,看不到一本正经的严肃气氛,故事一出场即声形毕具,所有人心中的“孩童”转过脸来,睁大好奇的双眼,等待下文的讲述。

当然,这个故事具有一切民间故事特有的题味:树底下有三道门,三间房子里各放了一个箱子,三个箱上各站着一只比一只更大的狗,箱子里各放着铜币、银币和金币。照例是普通人与公主成婚的故事,公主被狗背出来有三次,王后照例采用了在门上同十字、用养麦粉找线索等方式追踪士兵的出处,更有那无所不能的打火匣……所有这些,都构成兵士传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使读者辨认出它与民间叙事的承传。但更重要的是,细节的布置和叙事方式却预示了故事叙述领域的一场革命。安徒生不但使他的叙述语言变成“照孩子说话一样”写下来,而且将一切叙述内容皆转换成孩童的经验——孩童能有什么经验呢——其基本的经验即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对一切具体的事物都饶有兴趣,故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并在一切事物里都有惊奇的发现。所以,安徒生要具体写三只狗的眼睛如何大——一只狗的眼睛“像一对茶杯”,一只狗的眼睛“有水车轮那么大”,还有一只“可能有铜塔那么大”,又说,那箱子里的金子可真够多——多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用这金子把整个哥本哈根买下来,他可以把卖糕饼女人所有的糖猪都买下来,他可以把全世界的锡兵啦、马鞭啦、摇动的木马啦,全部都买下来。是的,钱可真是不少——兵士把他衣裳和行军裳里满装着的银币全都倒出来,把金子装进去。是的,他的衣袋,他的行军袋,他的帽子,他的皮靴全都装满了,他几乎连走都走不动了。现在他的确有钱了。……”——这样鲜明的对于孩童经验的讲述在安徒生之前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单从这个故事,我们便能明白,安徒生何以被称为丹麦第一个发现“儿童”的人了。他将儿童作为隐含读者,使得一切叙述都以儿童的接受为基准,是真正为孩子写作的作家。

但安徒生决不是要装扮成幼稚园里的婴孩,他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复归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并重新展现那不曾混灭的童真之心,所以,他能将现实与传奇相结合,将诗人持有的抒情和嘲讽与幻想力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多重意义的文本来。他写兵士“有钱了,有华美的衣服穿,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都说他是一个稀有的人物,一位豪侠之士。这类话使这个士兵听起来非常舒服。不过他每天只是把钱花出去,却赚不进一个来。所以最后他只剩下两个铜板了。因此他就不得不从那些漂亮房间里搬出来,住到顶层的一间阁楼里去。同时他也只好自己擦自己的皮鞋,自己缝补自己的皮鞋了。他的朋友谁也不来看他了,因为走上去要爬很高的梯子。”——这些叙述从儿童视角观察人情世态,兵士的生活仿佛一场游戏,但成人读者一看,即明白文本潜藏着丰富的社会意义。这些“意义”(如世态炎凉)是从儿童视角来写,却留给成年人去揣摩。这种书写方式,体现了一个杰出的童话作家对于童话这种文体所具有的意义张力具有充分而透彻的领悟。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