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回答

《回答》是诗人北岛1976年创作的一首朦胧诗,它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全诗共7节,诗人企图在一个封闭的逻辑空间内构建一个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是诗人对荒谬、罪恶现实社会进行的披露、怀疑和挑战,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中文名
回答
类型
朦胧诗
作者
北岛
目录

内容介绍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英文译文

TheAnswer

Basenessisapassportforthebase,

Honouranepitaphforthehonourable.

Seehowthegildedskyteems

Withthetwistedshadowsofthedead.

Theiceageisover,

Sowhydoesicestillbindtheworld?

TheCapeofGoodHopehasbeendiscovered,

SowhyistheDeadSeastillthickwithsails?

Icomeintothisworld

Carryingonlypaper,ropeandashadow,

Toproclaimbeforejudgmentispassed

Thispleaofthejudged:

Listentome,world,

I–do–not–believe!

Ifathousandchallengersliebeneathyourfeet

ThenIamnumberonethousandandone.

Idon’tbelievetheskyisblue;

Idon’tbelievethethunder’sroar;

Idon’tbelievethatdreamsarefalse;

Idon’tbelievethatdeathhasnorevenge.

Iftheoceanisdestinedtobreakthedike;

Thenletitsbitterwaterpourintomysoul;

Ifthelandisdestinedtorise,

Thenletmankindchooseanewmountainforsurvival.

Thevastunobstructedfirmament

Isitwithglimmeringstars;

Theyareanewturning:

Thesehieroglyphsoftheages,

Thesestaringeyesofthefuture.

背景介绍

《回答》创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此时的诗人在地下进行着诗歌创作,和一些朋友一起自费编辑出版诗刊《今天》。《回答》是对诗人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那个荒谬、罪恶现实社会进行披露、怀疑和挑战。

作者介绍

北岛,本名赵振开,194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之一,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7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北岛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鉴赏评价

文学赏析

全诗共7节,诗人企图在一个封闭的逻辑空间内构建一个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并依靠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关系来强化这一形象的独立性。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诗人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首诗善于运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复杂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在抒情结构上,体现出“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的变化,语言冷峻、充满理性。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诗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带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尽管这象征的形象相对直白,但是并没有影响诗歌的感性特征。“冰凌”、“死海”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困境和艰难,真实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诗歌的主题是对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理想生活的渴求。

名家点评

杨景龙:《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时候,借助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这些经过变形处理的意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奇异的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扩展了作品的艺术容量。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这首沉雄冷峻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作品,成为现今流行的几个朦胧诗本压卷第一篇,是当之无愧非其莫属的。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