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百日草

百日草,一年生草本植物。侧枝呈杈状分枝,夏秋开花,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径约10厘米,花瓣颜色多样,花期长,花型变化多端,基本上都是重瓣种;雌花瘦果倒卵圆形,长6-7毫米,宽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两侧边缘各有1棱,顶端截形,基部狭窄,被密毛;管状花瘦果倒卵状楔形,长7-8毫米,宽3.5-4毫米,极扁,被疏毛,顶端有短齿,花期6-10月,果期7-10月;原产墨西哥,有单瓣、重瓣、卷叶、皱叶和各种不同颜色的园艺品种;百日草花大色艳,开花旱,花期长,株型美观,可按高矮分别用于花坛、花境、花带,也常用于盆栽。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长硬毛。叶宽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茎,两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脉。头状花序径5-6.5厘米,单生枝端,无中空肥厚的花序梗。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多层,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外层长约5毫米,内层长约10毫米,边缘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红色,流苏状三角形。 

舌状花深红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圆形,先端2-3齿裂或全缘,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长柔毛。管状花黄色或橙色,长7-8毫米,先端裂片卵状披针形,上面被黄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圆形,长6-7毫米,宽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两侧边缘各有1棱,顶端截形,基部狭窄,被密毛;管状花瘦果倒卵状楔形,长7-8毫米,宽3.5-4毫米,极扁,被疏毛,顶端有短齿。花期6-10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不耐寒、喜阳光、怕酷暑、性强健、耐干旱、耐瘠薄、忌连作。根深茎硬不易倒伏。宜在肥沃深土层土壤中生长。生长期适温15-30°C。

分布范围

原产墨西哥,有单瓣、重瓣、卷叶、皱叶和各种不同颜色的园艺品种。中国各地栽培很广,有时为野生。在云南(西双版纳、蒙自等)、四川西南部有引种。

生长繁殖

种子繁殖

播种前,土壤和种子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生长期出现病虫害。播种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均可,种子消毒用1%高锰酸钾液浸种30分钟,基质用腐叶土2份、河沙1份、泥炭2份、珍珠岩2份混合配制而成,可用0.05%高锰酸钾或1000倍甲醛消毒,土壤可采用高温熏蒸法,杀死其中的病菌、害虫及草种。播前基质湿润后点播,百日草为嫌光性花种,播种后须覆盖一层蛭石。在21-23℃温度时,3-5天即可发芽,发芽期不需要光照,发芽后苗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不能太湿,以免烂根或发生猝倒病。

百日草的种子寿命为3年,发芽率为60%左右,尽量选择上一年饱满种子,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可根据开花时间确定播种日期,从播种到开花约须75~90天。种子可点播或撤播,需覆1厘米左右薄土,播后浇水,播种5~10天后发芽,幼苗长出2片叶、高5~8厘米时移植一次。从定植到开花因品种不同需45~60天,生长适温为15~30℃,除幼苗需遮光避雨外,均需充足阳光。定植上盆可用腐殖土3份、锯木屑1份、河沙1份搅均匀。 

扦插繁殖

扦插育苗不如播种苗整齐,可选择长10cm侧芽进行扦插,一般5~7天生根,以后栽培管理与播种一样,30~45天后即可出圃。

病虫防治

百日草白星病

叶上发病。初生暗褐色的小斑点,后成周边暗褐色而中心灰白色、直径2~4毫米的病斑。多在下部叶上发病,严重时叶卷枯。病斑表面有暗绿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适时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棚室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然后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加0.1%硫磺粉,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代森铵800~1000倍。 

百日草黑斑病

百日草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被侵染植株的叶子变褐干枯,花瓣皱缩,叶、茎、花均可遭受此病危害。叶片上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为现规则形状的大斑,直径为2毫米~10毫米,红褐色。随着斑点的扩大和增多,整个叶片变褐干枯。茎上发病从叶柄基部开始,纵向发展,成为黑褐色长条状斑。花器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不久花瓣皱缩干枯。幼苗期,茎的基部受害时,形成深褐色中心下陷的溃疡斑,病斑逐渐包围茎部,使小苗呈立枯病症状。

防治方法

选择排良好的地段种植。栽植密度要适当。避免连作。种子播前要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种10分钟)。秋后,病叶、病茎等集中销毁,消灭来年的侵染源。从无病的健康母株上留种。用50%代森锌或代森锰锌50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叶背表面喷匀。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百日草花大色艳,开花旱,花期长,株型美观,可按高矮分别用于花坛、花境、花带。也常用于盆栽。

药用价值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痢疾;淋证;乳痈;疖肿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知审理,鲜品捣敷。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