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趣闻 植物 树木 瓦勒迈杉

瓦勒迈杉

瓦勒迈杉是南洋杉科下瓦勒迈属(又称沃莱米属)的唯一种,是一种样子怪怪的树状物,是世界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人们此前对它的了解仅来自于具有1.2亿年历史的化石。其于1994年在澳洲悉尼西北面150公里,新南威尔士的瓦勒迈国家公园温带雨林的狭窄及陡斜的沙岩峡谷中被发现。它们的树皮十分奇特,看上去像巧克力泡沫,多个树干和看似蕨类的树叶呈螺旋状生长。
中文学名
瓦勒迈杉
别称
恐龙杉,沃莱米杉,梧来米松
植物界
松柏门
松柏纲
松柏目
南洋杉科
瓦勒迈属
瓦勒迈杉
分布区域
澳洲,新西兰,南极洲
目录

生长与分布

生长环境

瓦勒迈杉约于1994年9月10日由在蓝山温特沃斯瀑布瓦勒迈国家公园的农林督察大卫·诺柏所发现。他有着很好的攀石冒险的能力及植物知识,并能很快地分辨出这种树的稀有性。他带着标本回来祈望有人能分辨这种植物,但其后他发现这是一种全新发现的植物。最初怀疑它是200百万年前的南洋杉科物种,但却又不与科下的任何一种植物相似。与活的南洋杉科及其化石比较,可以证实它是这科的其中一员,并是属于一个全新的属。像瓦勒迈属或有关的化石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极洲是很普遍的,但瓦勒迈杉却是此属的主要生存植物。最近发现的瓦勒迈属化石可以追溯至200万年前。所以它被称为“活化石”或“孑遗植物”。

少于一百种野生的树,是生长于不远的三个地方。基因测试发现所有的标本都是遗传上不能区别的,表示这种植物经历了遗传瓶颈,使得在数量上如此少,而失去了所有基因变异性。

于2005年11月,野生的瓦勒迈杉被发现感染了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新南威尔士公园守林人相信这些有毒的真菌是由非法宾客所引入的。

分布范围

澳洲、新西兰及南极洲。

形态及特征

瓦勒迈杉是一种常绿植物,树高达25-40米。树皮非常独特,呈深褐色及多节。它随时可以萌芽,大部份都是多主干的,或是由旧杉中萌芽的主干。经过多年后,每一枝干都是在松毬上终止,或是会停止生长。随后枝干就会死掉,新的枝干会从主干的芽苞上长出。叶子扁平,约3-8厘米长及2-5毫米阔。它们是螺旋形地排列在枝干上,在底部扭曲仿佛平排成二或四组。种子是绿色的,呈锥形,约6-12厘米长及直径长5-10厘米,大约于授粉后18-20个月成熟。成熟后会脱落并放出种子。雄毬(花粉)是细长的锥体,约5-11厘米长及1-2厘米阔。

价值及其他

种植计划

从2006年4月1日开始,澳大利亚实行了一个由植物园开始至商界的瓦勒迈杉繁殖计划。于2006年12月瓦勒迈杉被售予美国,而在2006年间亦曾售予其他国家。无论是种植在盆里或花圃上,它都是一种有装饰价值的树木。它亦是很能适应低冷的植物,可以抵御-5℃至45℃,而且在-12℃仍可以生存;在日晒及阴影下也能生存.就像其他澳大利亚的树木,它很易受病原性真菌樟疫霉菌的感染,所以使它不能成为提供木材的树木。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