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林口黄芪

林口黄芪是黑龙江牡丹江林口县的地方特产,其根部表皮淡棕黄色,粗大通直,形似鞭杆,质硬而韧,木部呈鲜黄色,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豆香浓郁,味甘。2021年4月,林口黄芪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分类
黄芪
产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农产品标志产品编号
AGI03301
农产品标志证书持有者
林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产品标志登记年份
2021年
参考网址
http://www.anluyun.com/Home/Product/29343
口味/口感
豆香浓郁,味甘
产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目录

基本介绍

林口黄芪根部表皮淡棕黄色,粗大通直,形似鞭杆,长50cm以上,直径1-1.5cm,质硬而韧,木部呈鲜黄色,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豆香浓郁,味甘。

地域产地

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北部林口县,地域保护范围在东经129°16′28″~130°46′15″,北纬44°38′56″~45°59′13″,主要包括林口县柳树镇、莲花镇、三道通镇、建堂镇、刁翎镇、龙爪镇、奎山镇、朱家镇、古城镇、青山镇、林口镇等11个镇,176个行政村,7个场。

品质特点

1.外在感官特征

林口黄芪根部表皮淡棕黄色,粗大通直,形似鞭杆,长50cm以上,直径1-1.5cm,质硬而韧,木部呈鲜黄色,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豆香浓郁,味甘。

2.内在品质指标

林口黄芪水分≤7.0%,总灰分≤3.5%,浸出物≥30.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80%,黄芪甲苷≥0.150%。

产地要求

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林口县牡丹江流域两岸河淤土排涝、透水、透气性好,是林口黄芪不可复制的适宜种植区域。

生长环境

1.土壤地貌情况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接处,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美丽富饶山区,境内山多林密,江河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西部山势险峻,重峦叠嶂,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东部稍趋平缓,为低山丘陵地带。牡丹江两岸的冲积平地一般海拔在150~240米,这些河谷平原由冲积和堆积物形成,是草甸土和河淤土分布区,pH值4.3-7.4,土质肥沃,是林口黄芪适宜的土质。

2.水文情况

林口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牡丹江和穆棱河两条水系,有主要河流104条。牡丹江为全县最大过境河流,两岸林缘地、林间空地和江、河、沟两侧的荒山荒草坡地是林口黄芪的适宜种植区域。年降水量在520-570毫米之间,充足的水分供应能保障黄芪生长后期物质的形成。

3.气候情况

林口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积温在2200℃~2600℃,日照时数平均在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能保障黄芪生长的有效积温,且促进干物质的转化,为林口黄芪优质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生产控制

1.种植方式

林口黄芪主要采用“1+1”移栽生产技术,一年育苗、一年移栽,生长期两年。同时推行仿野生直播技术,生长期三年。

2.整地作畦

采用秋翻、春耙整地相结合。秋季搂净式打碎秸秆,上冻前深翻30-35cm,打破犁底层,春季耙地或旋耕20cm。作畦宽130cm,畦高15cm,留作道30cm。

3.种子处理

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常以物理方法促使其发芽。使用种子碾磨机轻轻破去种子外表皮,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

4.适时育苗

4月25日-5月15日,选择籽粒饱满、无霉变、无虫的新种子,撒播在畦面上,覆土1-1.5cm,镇压。亩用种子8~9kg。黄芪苗期视情况灌溉与排水。当苗高10-15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定苗,亩保苗30万株左右为宜。

5.精准移栽

4月中旬到5月末,选择长度40-60cm,胸径粗度3-5mm,主干通直无分叉、无病害的黄芪苗,随起随栽,人机联合移栽,株行距15×25cm,每平方米20-25棵,开沟顺向放苗,深度10-12cm,跟机深施底肥,栽后镇压。

田间管理

1.施肥

6月中旬-8月中旬,结合降雨进行。亩追施过磷酸钙25-30kg,配施40kg生物菌肥。

2.人工除草

人工除草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环节,育苗田一般不少于4次,大田生产一般不少于3次,做到拔早、拔小、拔了。

3.病虫害防治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适时抢收

林口黄芪10月15日左右起收,人机联合,起收根药,在大地裸晒1-2天,抓堆运回场区,小垛堆放,防止雨、冻、发热,根据需要趁鲜加工,准备销售。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