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娱乐 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就是青少年题材中的经典之作,影片由黄蜀芹执导,郭凯敏、杨彦强、吕丽萍等参加演出,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一群青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欢乐生活,最终为美好的未来作出牺牲的故事。
中文名
童年的朋友
导演
黄蜀芹
编剧
刘朝兰
主演
郭凯敏,杨彦强,吕丽萍
类型
剧情,战争
片长
94分钟
语种
普通话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发行/播出时间
1984年(中国)
目录

基本介绍

《童年的朋友》是黄蜀芹执导的战争题材剧情片,由郭凯敏、杨彦强、吕丽萍等参加演出,于1984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一群青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欢乐生活,最终为美好的未来作出牺牲的故事。

参演人员

郭凯敏饰班长

杨彦强饰少年侯志

魏启明饰老年侯志

吕丽萍饰罗姐

王雁饰青年田秀娟

林彬饰老年田秀娟

江澄饰老师

角色介绍

班长

演员郭凯敏

八路军战士。在学校中负责照料侯志、田秀娟等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他沉默寡言却富有魅力,对于侯志等革命后代有着如兄长一般深沉的友爱之情。

侯志

演员杨彦强(少年);魏启明(老年)

调皮的12岁男孩,被从前线送到延安一所中学里学习文化。虽然过上了有趣的集体生活,但他还是一心要上前线找爸爸,在部队向前方开拔时才得知了爸爸已经牺牲的消息。

罗姐

演员吕丽萍

爽朗、能干的八路军女战士,在学校里一边照料孩子们一边学习。她本是班长的童养媳,一起长征到陕北后解除婚约,以兄妹相称,两人之间有着一种是同志而又超乎同志关系的微妙感情。她报名去医院当了护士,因积劳成疾,静悄悄地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田秀娟

演员王雁(青年);林彬(老年)

富家千金,从云南逃婚到延安读书,被大家称作“小姐”,后来经过锻炼成为共产党的机要工作者。在学习时,她曾试探着向班长表露爱情,但班长考虑到战争时期形势严峻,没有答应她。

内容介绍

现任高级领导职务的侯志视察时曾路过延安。旧地重游,使他感慨万千。当面临着繁忙的工作、更高一级的提升,以及现实中的许多难题时,他同老同学、幼儿园园长田秀娟一起万分感慨地回忆起40多年前他们所经历的一段难忘的生活。

当年,年仅12岁的小侯志,从抗战前线被抽调到延安一所中学里学习文化。小侯志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有趣,不久他就与不少同学交上朋友,大家亲切地称他“猴子”,他同他们过着颇为有趣的集体生活。一天,一位干部来到学校接他的女儿回家度周末,其他同学也相继回家探亲,这引起了“猴子”对自己爸爸的思念。他请假去组织部打听爸爸的消息,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班长告诉他:他爸爸已经牺牲了。他痛苦万分。由于战争的需要,几位年长的青年人被迫放弃学业到各个岗位上去工作、战斗。罗姐去后方医院当护士,田秀娟到机要部门工作,班长上了前线。一年冬天,延安被封锁,“猴子”染上了伤寒,当他生命垂危的时刻,罗姐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救活了他,并日夜照料他。可是罗姐自己却被劳累拖垮染上了伤寒,在一个阴沉的拂晓,她默默地倒在大雪纷飞的炉灶旁。

青年时期的田秀娟,是位云南阔小姐,为了逃婚,好不容易到了延安,“猴子”曾和她淘过气,弄得她无可奈何,当“猴子”病重时,田秀娟不顾传染,去医院替罗姐照料他。在那里,她向沉默寡言又富有魅力的班长大胆地倾诉了爱慕之情。可无情的战争使班长放弃了爱情。一次在大部队撤离陕北时,已经同别人结了婚的田秀娟正值分娩前夕,又遇上了担任阻击任务的班长。班长为着田秀娟和孩子的安全用担架把她护送过黄河,转移到山西去。不久,班长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他没有任何遗物。留下的仅是“猴子”当年为他当“通讯员”时给田秀娟送的那封后来珍藏了40多年的信。

创作团队

制作人胡波

导演黄蜀芹

副导演(助理)成家骥

编剧刘朝兰

摄影夏力行

配乐杨矛

剪辑王汉昌

道具秦锡泉

美术设计陈初电、张信传(副美术)

动作指导王永吉

造型设计糜子德

服装设计章根宝

视觉特效史久铭

灯光张川侠、周龙延

录音董菊瑾

布景师张义华、蔡明敖

编辑姜思慎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王永吉

烟火姚海弟

特技摄影顾锦龙

协助拍摄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3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获奖奖项获奖方结果

1985年1984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优秀儿童片《童年的朋友》获奖

第一届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优秀儿童少年故事片奖《童年的朋友》获奖

优秀儿童少年故事摄影奖夏力行获奖

优秀儿童少年故事音乐奖杨矛获奖

鉴赏评价

该片没有动人的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人们熟悉的戏剧性,甚至淡雅质朴到对观众没有任何官能上的强烈刺激,可是那些注入创作者主观性的镜头和画面,却使观众久久难以忘怀。观众没有被影片的什么所感动得为之流泪,为之叹息,可却会不自主地深深地思考,把那时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的人性美和自己相比较,从而净化自己的灵魂。影片创作者善于运用电影特有的造型手段,对生活进行独特的选择和处理。现实生活被影片创作者主观化了,加上导演女性的温存与细腻,使影片别具一种韵味和魅力。遗憾的是,该片在剧作整体结构上很欠完整,老侯志与老田秀娟的那条线没有处理好,显得笨拙,也许根本就不必要。(《电影艺术》评)

该片犹如一首隽永而耐人寻味的散文诗,它的“味”不在故事和人物本身,而在于整部影片所透出的一丝含蓄委婉的人生伤感,作为战争片,弥漫于画面中的不是浓郁的火药味,而是一种能诱惑人们心灵的人情味,这不能不说是导演的一次大胆创新。纵观全片,虽然不闻一枪一炮,但是影片同样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自我牺牲精神。影片没有回避写牺牲,而是通过侯志父亲、罗姐、班长的牺牲表现战争的残酷,而且通过人们感情上的牺牲来反映战争的无情,展示了丰富的人性与人情。影片虽然只是延安生活的琐碎片段,却蕴含着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这个永恒的主题。该片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谐地融为一体,叙事详略得当,洗练紧凑。(《电影新作》评)

其他信息

创作主旨

导演黄蜀芹刚接触剧本时感到拍这种革命传统题材吃力不讨好,没有票房价值,艺术上也难突破。不过,她反复思忖,发觉作者对那段生活有真情实感,表达了战争年代的童心、人与人的温情,也写了革命者的人生遗憾,还是打动人的。所以,她接受了这个任务。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观众不会对仅仅还原延安时期那段生活感兴趣,便为影片寻找了三个立足点。

立足点之一:不把影片当成就事论事的“革命传统”题材来看待,而是站在一定的历史角度,把它当做具有中国独特性的题材看待。延安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然后又从这里出发夺取了全国政权。因此,地域、历史、生活、人的价值本身强于一人一事的戏剧性事件。在整理剧本时,她和主创人员们删除了同类影片中常见的情节,如孩子犯纪律、受批评、改正等,而是强调了历史氛围、地域特点和纪实的生活形态。

立足点之二:影片要表现真实的心灵与真实的人生经历,尽量跳出一切模式,不仅表现真实的生活形态,而且要利用叙述上的回顾形式,深入强调人生的遗憾与惆怅。在黄蜀芹看来,利用侯志的眼光看班长、罗姐、田秀娟之间的关系发展与心理变化,是剧本最有价值的部分,遂决定用三人之间的情感来表现战争。她相信如果能将三人的愿望与遗憾表现得真切动人,他们的牺牲就能显得更高尚而有感召力。

立足点之三:以人性立场表现战争。尽管历史上的延安听不到枪炮声,但黄蜀芹认为,战争是影片大的时代背景,如果把延安拍成世外桃源将是重大失误,全片也将失去支点。所以,影片要表现战争与童心、战争与初恋、战争与母性的对立。

表现形式

黄蜀芹认为,与《红岩》《小兵张嘎》等同题材影片相比,该片的剧本在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戏剧性强烈变化上,都不具有优势,整个故事很简单,事件也不多,当情节不足以取胜时,不如不花力气去表现情节,而是着力于描绘这些事情前前后后引起的一连串反应,用电影语言描绘大量的心灵反应。

在黄土高原深入生活时,当地特有的风景和人文所带来的强烈的造型感冲击,令黄蜀芹与剧组主创人员在影片形式方面达成共识:电影造型本身是一种语言,因此,如果电影镜头有了造型感,就会有情绪表现力,也就有了描绘性。于是,他们专门为故事的某些部分设立了描绘段落。譬如“部队开赴前线”一段,如果仅仅为了叙事,只需两三个行军镜头就可以,但这样不具有情绪表现力,黄蜀芹他们决定用二十五个镜头进行描绘,各种局部镜头一律对角线构图,“嚓嚓嚓嚓”四步换一个镜头,试图以此描绘战争的严峻无情。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