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创办于2002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涵盖了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其刊载内容包括消化外科各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包括食管、肠、胃、肝、脾、胆、胰、疝与腹壁外科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感染、外科营养支持治疗、代谢外科、消化外科影像学等研究。
中文名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外文名称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发布时间
2002年
所属公司
中华医学会
发源地区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29号
官方网址
http://www.zhxhwk.com/home
获得荣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曾获得全军优秀医学期刊
目录

基本介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消化外科领域专业期刊。

截至2016年1月14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官网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有283人,其中,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12人、顾问25人、国际编委6人、通讯编委99人、编委120人、特邀审稿专家20人。

据2020年1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共出版文献854篇、总被下载64465次、总被引529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801、(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589。据2020年1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共载文3764篇、基金论文量为1926篇、被引量为25009次、下载量为407238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3.23。

历史沿革

2002年,《消化外科》创刊。

2007年4月12日,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批准《消化外科》正式加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更名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4月19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批准成立。

2013年1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9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建立英文网站。

2014年12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入选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主要栏目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专家论坛·国际动态、专家论坛·热点对话、菁英论坛、专家点评、论著、论著·菁英荟研究报告、论著·外科天地、论著·影像集锦、论著·新技术、指南与共识、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道、大巡诊、综述、争鸣、讲座、学术动态、读者来信等。

读者对象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师和科研人员,同时也适合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报道内容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脾、疝与腹壁外科及其相关的血管、内镜、介入治疗、外科营养支持、代谢外科等研究。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1月14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官网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有283人,其中,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12人、顾问25人、国际编委6人、通讯编委99人、编委120人、特邀审稿专家20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

职务姓名

编委别平、蔡建强、蔡秀军、曹晖、陈凛、陈敏、陈平、陈规划、陈亚进、程南生、池畔、崔彦、崔云甫、戴朝六、董家鸿、董明、窦剑、窦科峰、杜晓辉、樊嘉、方驰华、房学东、耿小平、龚建平、顾晋、胡祥、胡建昆、胡三元、黄昌明、黄鹤光、霍枫、季加孚、荚卫东、简志祥、姜洪池、江艺、姜可伟、兰平、李靖、李强、李国新、李乐平、李相成、李玉民、李宗芳、梁寒、梁廷波、梁小波、廖泉、刘宏斌、刘金钢、刘景丰、刘连新、刘青光、刘续宝、刘荫华、刘颖斌、楼文晖、卢实春、吕毅、马宽生、毛一雷、苗毅、彭承宏、秦仁义、秦新裕、仇毓东、任建安、尚东、沈锋、沈柏用、苏向前、孙备、孙诚谊、孙益红、孙跃明、所剑、汤礼军、唐健雄、陶开山、童卫东、王坚、王立明、王秋生、卫洪波、温浩、吴力群、夏强、徐骁、徐泽宽、许戈良、许剑民、杨桦、杨扬、杨银学、杨尹默、杨占宇、姚宏伟、叶颖江、余佩武、曾勇、张爱群、张洪义、张连阳、张水军、张太平、张学文、张永杰、张忠涛、张宗明、赵青川、郑成竹、郑民华、郑树国、周俭、周杰、周伟平、周岩冰、朱继业、朱维铭

国际编委ChristopherChristophi(澳大利亚)、HenriBismuth(法国)、KeiichiKubota(日本)、MasatoNagnio(日本)、RobertJones(澳大利亚)、StevenD.Schwaitzberg(美国)

通讯编委柏斗胜、白雪莉、蔡清萍、陈伟、陈梅福、陈拥军、陈永亮、陈雨信、杜成友、段伟东、范应方、冯春林、高杰、葛春林、龚昭、龚学军、郭伟、郭燕丽、何宇、何小东、洪德飞、黄孝伦、嵇武、金黑鹰、江志伟、蒋国庆、蒋奎荣、焦作义、李波、李辉、李汛、李勇、李园、李文岗、李元新、梁霄、刘昌、刘凤林、陆清声、麻勇、孟兴凯、牟一平、钱锋、邱江锋、商昌珍、史颖弘、邰升、谭广、汤朝晖、陶凯雄、田文、田伯乐、吐尔干艾力·阿吉、汪涛、王东、王敬、王康、王鲁、王屹、王勇、王道荣、王德盛、王槐志、王剑明、王锡山、王自强、韦烨、吴泓、吴文铭、夏锋、项灿宏、阎晓初、杨田、杨世忠、杨雁灵、杨永生、殷晓煜、尹大龙、余江、臧潞、曾仲、曾永毅、詹国清、张超、张成、张倜、张海斌、张雷达、张雅敏、赵刚、赵登秋、赵海平、赵建勇、赵永亮、郑朝辉、钟林、周光文、周进学、朱志军

特邀审稿专家曹君、陈健、陈志宇、董瑞、樊林、龚坤梅、李红浪、马君俊、任黎、任建军、王科、王刚成、王宏光、王俊江、王锡明、仵正、严茂林、姚爱华、张晓刚、赵义军

顾问吴孟超、黎介寿、汤钊猷、赵玉沛、刘允怡(中国香港)、陈肇隆(中国台湾)、郑树森、王学浩、陈孝平、李世拥、梁力建、刘永锋、李宁、全志伟、杨广顺、杨连粤、卢绮萍、王春友、王国斌、王广义、王捷、王杉、邵钦树、何裕隆、周总光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1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共出版文献854篇。

据2020年1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共载文3764篇、基金论文量为1926篇。

收录情况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日本科学技术振兴集团(中国)数据库(JSTChina)、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收录。

影响因子

2013年9月,据《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322,在外科学类67种期刊中列第1位;综合评分68.8,在普通外科学、胸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类17种期刊中列第1位,在全部1994种核心期刊中列第169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年度影响因子(核心版)为2.418,在79种外科学类核心期刊中位列第一;综合评分为86.50分,在204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然科学卷)中位列第28。

据2020年1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被下载64465次、总被引529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801、(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589。

据2020年1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被引量为25009次、下载量为407238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影响因子为3.2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80名。

荣誉表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曾获得全军优秀医学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3项课题资助(2012、2013、2015年度),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出版质量评审一等奖(2015、2016年度)、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术质量评审一等奖(2019年度)、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和多项重庆市期刊评审好作品、好栏目、好插图奖等荣誉。

文化传统

精神理念

办刊宗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办刊宗旨:传播中国国内外消化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立志成为联系中国国内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纽带,推动中国消化外科学的发展。

办刊方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办刊方针:着重提高,兼顾普及。

投稿指南

1.1文题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应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左右汉字为宜,英文文题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文题含义一致。

1.1.1署名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建议罗列文章所有贡献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

1.1.2通信作者

每篇论文均需确定一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并注明其Email地址。

1.1.3同等贡献作者

不建议著录同等贡献作者,需确定论文的主要责任者。确需著录同等贡献作者时,可在脚注作者项后另起一行著录“前x位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英文为“xxandxxcontributedequallytothearticle”。英文摘要中如同等贡献者为第一作者且属不同单位,均需注录其单位,以*、排、Δ、※等顺序标注。同一单位同一科室作者不宜著录同等贡献作者申请著录同等贡献时需提供全部作者的贡献声明,期刊编辑委员会进行核查,必要时可将作者贡献声明刊登在论文结尾处。

1.2摘要

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须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其单位名称前加“*”。有通信作者时,在单位名称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author:”字样开头,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与第一作者为同一单位不需著录)及Email。

1.3关键词

每篇文章需标引关键词3~5个,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

现任领导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

职务姓名

总编辑、主编董家鸿

副总编辑别平、蔡秀军、陈敏、陈规划、窦科峰、樊嘉、姜洪池、苗毅、秦新裕、温浩、郑民华、朱继业

品牌介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水平专业期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消化病学)T1级、《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Q1区;为全国百强报刊、2016―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4―2023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Scopus数据库等19个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根据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核心影响因子2.431,在普通外科学、胸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综合评分90.05分,在2084种自然科学领域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中综合排名第11。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