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张起岩

张起岩(1285年—1354年),字梦臣,祖籍章丘,移家禹城,为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元朝首届科举状元,仕宦40余年,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对元朝中期政治贡献很大。他的史学、文学造诣极高,善篆隶书,有多种著作传世,主要作品包括《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等。
中文名
张起岩
出生日期
1285年03月04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济南
星座
双鱼座
去世日期
1354年
代表作品
《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
主要成就
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左榜)
目录

人物简介

张起岩生于累代仕宦之家。其高祖曾官至元帅右监军权知济南府,曾祖张福为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权府事,祖父张铎为东昌录事判官,父张范官至四川儒学副提举。

张起岩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生于济南。其天质颖秀,幼从父学,过目成诵,17岁受察举,被任命为福山县学教谕。仁宗延祐二年(1314年),元朝首开科举,与元仁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张起岩获左榜状元及第,授登州同知。在张起岩近40年仕宦生涯中,他先后任集贤院修撰、国子监丞、国史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翰林院侍讲、陕西行台御史、中书侍御史、燕南廉访使、御史中丞,入翰林为承旨,辽、金、宋三史总裁等职务。

张起岩外和中刚、正色立朝,当时便有“欧阳修”之誉。他当福山教谕时,曾短期署县事,治绩卓然。福山百姓说:“如果张教谕做知县,我们就有福了。他做监察御史时,敢于抗言直谏,曾当面与丞相倒剌沙辩难,疏救因言获罪的御史,元朝皇帝也为他的勇气所折服。还有一次,中书省讨论天下官吏选授,张起岩以中书省参议身份在座。他推荐了一位在当时很有声望的大臣,但丞相不同意,张起岩与之争辩,丞相不悦而起,张起岩也拂衣离座,坚不屈服。因为此事,张起岩得罪了丞相,被贬职。1332年,宁宗死,顺宗未立,有人进京告变,说京师以南有某大臣谋反,马上就要起兵。一时闹得京师人心浮动。经过详细调查,根本没这么回事。当时朝中有人主张宽宥这个告变的“狂人”,张起岩不同意。他说:“当今新主未立,人心惶惶。不诛此人,将无法震慑奸人,稳定民心!”在他的坚持下,处决了这个人,安定了京师形势。他在燕南廉访使任上,关心百姓疾苦,主持修治了历年为害的滹沱河,平息了水患。对那些为害一方的恶霸,他严厉打击,毫不留情,博得了当地百姓极高的赞誉。

主要作品

《游金牛山三十韵》

回望故山云,逋客几汗颜。

逖矣古肥城、岱麓空翠环。

首夏山樱熟,红珠莹堪餐。

佳树影清密,好鸟声绵峦。

松露堕清滴,岩云拥髻鬟。

烟萝罩虬枝,灵草封法坛。

晴岚新雨余,飞湍泻碕湾。

我来脱尘鞅,同游二三子,

欲去还为言。

闻之洒然笑,襟怀豁幽闲。

更爱读书堂,当年萃衣冠。

中有擢桂仙,声名蔼朝班。

健笔壮精舍,盛世留兹山。

便欲谢簪绂,眠云弄潺湲。

午风鸣素琴,春醪洒清欢。

题诗约山灵,莫云迂夫孱。

注释:逋客指避世之人;隐士;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逖为远。可知张起岩是作为退隐的外来人回头望远方自己故乡的山水,感慨万千。

张起岩游古肥城,是为了暂时摆脱世事的烦扰,几个当地人做导游,介绍了此地当年人文盛况,游览以后,饮酒听琴,心情大悦,为牛山题长诗留念。

《瞻岱亭记》

“邑故鲁境,诸山绵亘,林麓连络,实岱岳右武,齐鲁礼义之乡,自古云然。”对后学殷殷希望:“徘徊瞻望,仰岱宗立峻极于天,以起圣贤之心,以思参天地赞化育付之重,扩而充之,磊磊落落,以自表现于世。”文中还说自己,“余向至邑,为数日留”。

注释:光绪《肥城县志》卷二《古迹》载:“瞻岱亭。在学署东北。其地高耸,上有元张起岩碑记。”后面录《瞻岱亭记》全文。

贡献影响

成就

元延祐乙卯年(1315年),元朝首次开科取仕,深通儒学的张起岩得中榜首,钦点状元,并授登州知事。但元仁宗十分垂爱这位与自己同日出生的状元,特旨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后升任国子监丞,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这时,张起岩的母亲去世,他回家为母守孝三年,期满后出任监察御史。当时,中书参政杨廷玉因有错被台臣纠劾,在朝堂上被奉旨逮捕,丞相倒剌沙痛恨台臣纠劾他的同伙,便诬蔑台臣欺君罔上,要求重新授杨廷玉官职。张起岩虽然新任台臣,但他不惧权高势大的倒剌沙,抗章奏道:“台臣按例纠劾百官,论列朝政,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现在他们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被歪曲,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这是盛世所不该出现的。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治体,皇上即位后下诏沿续祖宗治体。现在台臣遭谴,公论被杜塞,何以维护祖宗治体?”张起岩三上奏章都没有报到仁宗手里。张起岩上朝时又与倒剌沙发生激烈廷争,终于使仁宗感悟。不久,张起岩升任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兼经筵官,并拜太子右赞善。期间,张起岩因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改任燕王府司马,升礼部尚书。

元文宗即位后,曾亲自赴南郊祭天,张起岩任大礼使,他安排的礼仪周密,仪仗威严,文宗非常高兴,事后赐给张起岩很多物品,改任张起岩参议中书省事。

功绩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牢狱之灾,有一男子上报称部使中有人欲图谋不轨,经查证不实,但谎报者没有被治罪。主管法司的说:唐朝律法就有谎报者不被治罪的先例。张起岩对此不满,愤然对同列说:现在君主尚未即位,人情危疑,如果不杀此人,及早处理好这件事,以杜绝奸谋,恐怕有碍大计。元顺帝即位后,下令中书省铨选官员,张起岩推荐了一名儒士,右丞相不同意,起岩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不顺从自己。但起岩不畏其权势,从不趋附。不久,张起岩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前三朝实录,同时兼任经筵官。御使台上奏请求任命张起岩为浙西廉访使,顺帝不同意。不久,升张起岩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张起岩即将上任时,又被留任侍讲学士,后转任燕南廉访使。

张起岩任燕南廉访使期间,不畏艰险,打击豪强,百姓拍手称快。那时,真定一带百姓深受滹沱河水之害,苦不堪言。张起岩派人修堤筑坝,平息了水患,深得百姓拥戴。之后,张起岩升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时,右丞相别里怯不花因台臣纠劾,被顺帝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向顺帝谗言台臣是非,张起岩在上朝时与别里怯不花据理争执,听到的人都认为张起岩理直气壮。不久,张起岩升任御史中丞,他论事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官不合。

元至正三年(1343年),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张起岩再次人翰林任总裁官之一。他熟悉金朝渊源典故、宋朝儒道学说源委,加上潜心研究,致使学问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官中凡有自以为是的,每当立言不当,张起岩总是据理力争。三史修成,张起岩已是65岁的老人了,于是上书请求告老还乡,顺帝同意,授荣禄大夫。

史料记载,张起岩面如紫琼,美髯方颐,眉目清扬,是雅量君子。他临政决议,屹若泰山,如有不同意见,争论得面红耳赤也不计较,朝廷有时也怕他,知道的人都说他外和中刚,不受别人笼络,如同欧阳修,名闻四方。

人物评价

张起岩不但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有极高造诣和成就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主持国史编修和辽、金、宋三史的编撰。张起岩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尤其熟悉金、辽典章故实、宋儒道学源委。在国史和三史编撰中,他殚心竭力、一丝不苟。别人的稿子他都一字一句地进行修改,最后,高质量地完成了三史修撰。他自己著有元《泰定、天历两朝实录》,史料翔实、立论精当,保留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史成,年六十五,遂告老归。张起岩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才思敏捷、文笔优美,一生留下多种文集。著名的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元史本传》藏于家。

张起岩一生廉洁自守,平生不事产业。为官所得俸禄皆用于周济同族和师友故人。去世之日,家无余资。死后加荣禄大夫,谥文穆。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