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海肠

海肠即海肠子,是一种长圆筒形的软体动物,浑身无毛刺,浅黄色,又被叫做“裸体海参“。海肠肉质细嫩,口感柔滑,食味鲜美,富含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鲜佳品,有强壮补虚的功效,海肠子有很多种吃法,在吃之前需要把血污肠子沥出,然后再加工,比方韭菜炒海肠、烤海肠、或者用韭菜搭配海肠一起包饺子,都是特别好吃的美味。Mai Goo网小编提醒,海肠虽然看着软乎乎的,但却是冬季的硬菜,和其他海鲜一样,不能多食,会过于滋补,让人在冬季干燥上火。
中文学名
单环刺螠
拉丁学名
Urechis unicinctus
英文名
Chinese Penis Fish
别称
海肠、海肠子、肠子
动物界
螠虫动物门
螠纲
无管螠目
刺螠科
刺螠属
单环刺螠
分布区域
俄罗斯、中国、日本、朝鲜半岛
目录

海肠生长与分布

海肠在海洋中分布很广,垂直分布可达10000m的超深渊底,自寒带至热带海都有生长,但我国仅渤海湾出产。单环刺螠在山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等地沿海的海滩或岩石缝中。所以山东胶东地区是我国单环刺螠的最大产地。也有报道称在福建厦门海域也有单环刺螠的发现。

海肠形态及特征

海肠俗称“海肠子”。体呈圆筒状,长100300mm,宽2527mm。体前端略细,后端钝圆。体不分节。体表有许多疣突,略呈环状排列。吻能伸缩,短小,匙状,与躯干无明显界限。吻基部腹面具一下凹的沟(腹中线)并向后延伸达体末端。口的后方、吻的基部腹面有1对黄褐色钩状腹刚毛,两刚毛间距长于自刚毛至吻部的距离。身体前半部有腺体,可分泌黏液,在产卵或营造泥沙管时润泽用。体末端有横裂形的肛门,在肛门周围有1圈后刚毛或称尾刚毛,1112根,呈单环排列。无血管,体腔液中含有紫红色的血细胞。肾管2对,基部各有2个螺旋管。肛门囊1对,呈长囊状。生活时虫体呈紫红色或棕红色。

海肠生活习性

海肠为杂食动物,多以泥沙中腐烂的有机物,小型底栖为食。

海肠饲养方法

海肠在较大培育水体(45000mL)中,海肠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4.1~30.0℃,最适温度为27.2。适宜pH范围为6.969.01,最适pH8.0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海肠的胚胎发育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加快,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对比海肠在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与成体阶段,其幼虫孵化时期对温度和pH的适应能力均要弱一些。这是由于海肠随着发育到成体,机体功能已经完善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变的更强。因此,海肠的胚胎发育阶段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尤其严苛,做好受精与孵化阶段的水质管理,为胚胎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做好海肠苗种繁育工作的前提。

海肠价值及其他

海肠个体肥大,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自古以来,在我国、日本和朝鲜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的传统做法只食用其体壁,而废弃内脏,菜肴俗称海肠子。但有研究发现,海肠废弃内脏蛋白质含量为18.25%,脂肪含量为0.12%,总糖含量为4.09%而且含有丰富的CaMgFeZn等元素;也含有丰富的EPADHADPA

单环刺蜕体壁、消化道及体腔液中均含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其组成齐全,体壁和消化道中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3.79%45.1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37%16.59%,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0.32%36.76%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是一类亟待开发的海洋动物资源。

海肠在胶东渔民中又称“海地瓜”,在有些地方人们把它叫做“裸体海参”,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但是多年来,人们都把它当作“鱼饵”使用。真正把它用来制肴不过几十年的历史。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