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文山黄牛

文山黄牛,又名文山高峰黄牛,1987年被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属役肉兼用型的黄牛。文山黄牛体躯结实,肌肉发达,力大耐劳,繁殖力强,性情温顺,易调教,耐粗饲,对湿热及寒冷条件有较好的抗逆能力,肉质好,对湿热及寒冷条件有较好的抗逆能力等诸多优点,文山黄牛在生产性能、抗病力、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它特有的品质,是值得推广和保护的地方品种。
产地
广南,富宁,砚山
产地
广南,富宁,砚山
目录

基本介绍

文山黄牛是云南省优良的地方畜种,具有体躯结实,肌肉发达,力大耐劳,繁殖力强,性情温顺,易调教,耐粗饲,肉质好,对湿热及寒冷条件有较好的抗逆能力等诸多优点,是值得推广和保护的。通过调查发现,文山黄牛在生产性能、抗病力、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它特有的品质,是值得推广和保护的地方品种。

文山黄牛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扩展了养殖文山黄牛的市场空间,农民的观念已逐步从“养牛为耕田”向“养牛为赚钱”转变,养牛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均大有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地域产地

地理分布

文山黄牛在全州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八县均有分布,其中广南、富宁、丘北、砚山等县海拔900米以上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分布较多,广南、富宁两县结合部的百乐-坡油一带的文山黄牛最为出名。

产地环境

文山黄牛中心产区在云南省的广南、富宁。产区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及其边缘,一般多在海拔800~1250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河流以南、北盘江为主,流经石灰岩峰丛区,多渗漏或潜入地下,成为伏流,形成河谷纵横、谷地山深、峰峦迭嶂的复杂地形。年平均气温多在15~19℃之间,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无霜期260~340天。土壤多为红壤、黄壤。草场主要有低中山、中山的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地草场,牧草种类繁多,以禾本科为主,生长繁盛,但易老化。

品质特点

品种特征

文山黄牛头大而长,额宽平,耳平伸,耳壳薄,耳端尖,有角,呈倒八字型、龙门型、铃玲角、大圆环、小圆环等形状,公牛肩峰大,高达8~15cm,位于颈后和髻甲前半部,峰顶较厚,肩胛高,肩胛骨较长,颈粗短,颈垂小、胸垂小,无脐垂,尻型长圆,乳房不发达,乳头短细,尾根粗,尾帚大,长及飞节,四肢略长而较粗壮,行动敏捷善于爬坡,角蹄蜡色,无“白袜子”,被毛短,前额无垂毛,局部淡化,无卷毛,无季节性黑斑,无晕毛,毛色以黄色较多,黑色次之,亦有少量紫色、草白色、红色、灰色。黄色牛劲部、背腰、胸腹侧面均为黄色,而腹下、乳房、四肢内侧、嘴筒周围及眼眶等处均有乳白色为特征。鼻镜多数呈黑色,少数肉色。从整体看,体型似有偏细致和偏粗壮的两种类型。

品种性能

文山黄牛具有较好的挽力和持久力,能水旱兼作,尤适应陡坡梯田的耕作和劳役。具有山地牛的体态特征和较好的役用和肉用性能,善爬高山、陡坡,同时对复杂的气候条件亦有良好的适应性;数量多,流向广,影响颇大。但因产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饲养管理水平不一,牛群品质尚欠整齐,群体与个体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生产性能

1.成年公牛、母牛体尺、体重及体态结构:通过对60头成年文山黄牛(其中:公牛100头,母牛50头)进行测定结果如下:成年公牛体高120.1±5.93cm,体斜长127.14±6.38cm,胸围172.98±10.42cm,管围18.35±1.38cm,体重354.76±54.86kg,其公牛体态结构为体长指数105.88%,胸围指数144.22%,管围指数15.27%。成年母牛体高115.34±2.31cm,体斜长124.68±2.859cm,胸围160.2±3.865cm,管围16.28±0.73cm,体重298.6±19.6kg,其母牛体态结构为体长指数108.08%,胸围指数138.77%,管围指数14.11%。

2.繁殖性能:文山黄牛初配年龄,公牛12~18月龄,母牛18月龄;一年四季都有发情,但集中在春秋两季;发情周期17~24d,多为21~22d,发情持续期2~3d;妊娠期275~294d,产犊间隔12~18个月,产犊季节多集中于2~3月;犊牛初生重:公牛18.94±1.33kg;母牛18.43±0.68kg,犊牛断奶重:公牛185.9±17.94kg,母牛170.7±14.3kg,犊牛随母哺乳,8~10月龄自然断奶,哺乳期日增重:公牛0.457kg,母牛0.417kg,犊牛成活率90%;利用年限:母牛使用年限18~20年,能产犊15~17头;种公牛使用年限11~12年。

3.役用性能:在资源调查工作中,通过对主产区农户的走访了解,在文山黄牛主产区多以公牛或阉牛供役用,成年文山黄牛公牛每天耕作6h,平均每小时耕地0.42亩,每天2.52亩,耕作速度为24.9m/min。特定路况下挽曳,最大载重量为1954kg(含车重),行进速度为:平路3.3km/h,上坡路2.4km/h。

生长环境

文山黄牛的饲养方式是以放牧为主,圈养为辅。上午放出,傍晚收牧。只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圈养:

①产犊三天内的母牛;

②半月内小犊牛遇到雨雪天气;

③催肥后期的肉用牛;

④一些特殊用途的牛(如角斗、配种等);

⑤短时无人放牧或缺乏适合的放牧场所。

1、舍饲与补饲情况

文山黄牛适应性强,耐粗饲。在正常放牧情况下,一般不进行补饲,只在冬季和使役时才进行补饲。冬、春季补饲主要为干谷草(坝区)和玉米(山区,在玉米收获前将玉米苞之上秸秆砍下制成青干草)加少量精料(玉米面)。夏、秋季补饲主要为青草。有部分农户制作青贮料和(或)氨化料在冬春季节补饲。

2、管理难易

文山黄牛经过群众长期的驯养、选育,现已成为一个稳定、成熟的家养黄牛品种。其从小与人接触,对熟悉的人不怕、不避,还能听懂一些口令,易管理。

历史起源

文山黄牛体躯结实,肌肉发达,力大耐劳,繁殖力强,性情温顺,易调教,耐粗饲,对湿热及寒冷条件有较好的抗逆能力,肉质好,是一个优良的地方役肉兼用黄牛品种,每年都有1.5~2万头广南县境内的文山黄牛作为种牛或肉用牛出境到全国各地及国际市场。但群体内差异大,后躯发育差,尻尖斜短,腹稍下垂,母牛胸部稍狭窄等缺点,退化亦严重,亟待进行选育提高。养牛户和市场对文山黄牛役用性能的要求均有所减弱,对产肉性能的要求则有所加强。因此,应在保持其肉质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进行提高产肉量,促进后躯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以期获得肉役兼用的品种基础群体。

文山牛是云南省的地方优良品种,又是广南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产业,但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制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省、州的大力支持,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参与。要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真正把财力、物力、智力和劳力整合集中投入,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扎扎实实为民办事,文山牛产业就一定会成为振兴全州、振兴广南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