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服务 教育服务 高中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10年,有着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教学传统,是教育部直属的西北地区一所师范大学的附属中学。学校以“内提品质、外塑品牌”为目标,稳步推进高中特色化建设,形成了依托普通高中班、公费师范生生源基地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国际班、体育特长生群体而构建的拔尖人才、高素质国防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布局,办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院校隶属
陕西省
创建时间
1910年
学校校训
励志,笃学,慎行,创造
学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南115号
学校官网
http://www.sdfz.com.cn/
联系电话
029-85251501
电子邮箱
ssfxiaoban@163.com
学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南115号
目录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10年,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人才辈出,桃李天下。中华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精华铸就了她的风骨,三秦大地的辉煌历史和醇厚民风凝成了她的精神。她的声誉在社会上风行远扬,被誉为“三秦教育之星,万千良才摇篮”。

近年来,学校获得的荣誉主要有:2008年12月被省教育厅首批命名为陕西省示范高中;2012年3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项目学科基地;2012年11月被教育部列为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校园”;2014年12月被西安市教育局评为“316工程”先进学校;2016年7月被推举为陕西省校园足球联盟盟主;2017年11月获“西安市雁塔区2017年中小学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被西安市评为2017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由拥有全国近20万精英校长群体的校长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学百强榜》,附中位于全国中学第47名、西安市第2名。

绿色校园

陕西师大附中位于古城南郊,地处曲江新区,紧邻驰名中外的大雁塔,与大唐芙蓉园隔路相望,是人文南郊的基础教育中心。厚重的文化氛围中,紧随着最现代化的浪潮。

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登高远眺,整个校园掩映在一片森森秀林之中,与千年古刹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和谐统一,成为美丽的曲江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漫步校园,扑面而来的生态人文气息,高处树林阴翳,光影参差;低处绿畦满园,花草竞芳。校园景物整体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先后被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园林单位”和“绿色校园”称号。

师资雄厚

陕西师大附中背靠陕西师范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师资来源。绝大部分教师由是陕西师范大学各院系严格考察后选留的优秀毕业生构成。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高、中级职称教师占9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超过63%。陕西师大附中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在学校长期的努力下,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知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现有教师217人,其中特级教师9人,博士6人,取得硕士学位152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30人,学科带头人7人,省、市级教学能手58人,省、市、区名师工作室(坊)19个。

2017年附中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评选活动中获奖:李涛老师获评“陕西省教学名师”,宋芝君老师获评“省级学科带头人”,李娜、王芳、薛琪3位老师获评“省级教学能手”,江志勇、李红艳老师被评为“雁塔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董翼等12位老师被评为“西安市教学能手”;杨蓉等5位老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李伟萍等21位老师在各级各类赛教中获得一等奖。

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占地110亩,设施齐全一流,布局有序。校园整体形成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建筑群落,由北向南,依次为运动区、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公寓4大板块。配有设备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专用教室,语音专用教室,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无尘板和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教学设备。行政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系统管理。每个教室都实现了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目标,配有柜式饮水机,教室全部装配了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教学。学校校园网建设更是走在全国前列,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阅览室每年订有350种杂志和110种报纸,每天中午和下午为学生免费开放,供学生借阅,并配有专职老师组织管理。图书馆近几年新购图书10万多册,实现了电子查询、借阅系统管理。学生公寓宽敞明亮,均装有空调、电话。校园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宽阔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校园绿化面积超过80%,处处绿树成荫,青翠依依,校园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包含着文化元素,处处凸显环境育人的理念。

快乐教育

陕西师大附中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思考教育、追求真理,最终确立了“以人为本,愉悦学习,张扬个性,鼓励成才”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自学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设人文情怀的环境,不仅为学生开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还配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老师,呵护学生心理的健康,助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给学生个性发挥创设广阔的平台。

2010年“春笋计划”实施以来,附中投资50万元建设了供学生自主生物探究性实验的专门实验室,这一项目的设立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学尚属首例。参加“春笋计划”的学生在思维建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地提升,先后有十多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十余个课题获得优秀课题,六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多次获得“春笋计划”优秀生物基地学校称号。到目前为止,附中“春笋学员”共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6篇,其中SCI源期刊10篇。

校园文化多姿多彩

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陕西师大附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附中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学生社团开设齐全、数量众多:如话剧团、模拟联合国社团、国学社等。社团每周活动一次,每学期汇报表演一次。

每年一届的“英语风采大赛”“汉语风采大赛”是学校最具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和各界关注。每年三月、四月,举办学校独具特色的“汉语风采大赛”。大赛分演讲,古诗文诵读,广告创意,心有灵犀,小品剧表演5个环节,以班为单位参赛,奖励各年级总分前三名并颁发各环节单项奖。每年十一月、十二月,学校都会举办“英语风采大赛”。大赛以班为单位,分个人演讲、趣味猜词、广告创意、英文歌曲演唱、电影配音五个环节。

历史教研组创立的博通社,依托西安厚重的历史考古资源,积极开拓中学师生历史研究与考古活动的空间。历史教研组建立的博通社公众账号,已成为历史学者、历史老师、学生历史考古研究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平台。

国际化办学硕果累累

陕西师大附中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尝试新的办学模式,于2009年创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探索国际化办学新途径。

支教扶贫成就美名

陕西师大附中作为西北地区一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附中,在承担着陕西师大教职工子女入学、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和基础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基地任务的同时,更竭力为西安市、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尝试和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陕西师大附中牢记社会责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支持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和谐发展观,重视扶助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自觉地从设备支持,经济帮助,教师培训,干部培养,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网络支持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开展扶贫支教工作。

陕西师大附中形成了一整套支教机制,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也涌现了一些支教模范教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赴云南景谷一中、西藏林芝八一中学、甘肃环县一中、陕西岚皋中学等学校开展帮扶支教工作。2017年,附中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签署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景谷班”合作协议》,派出郭胜同志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支教,同时附中成立创新型扶贫班级“景谷班”,组织景谷教师和学生在附中浸入式学习,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马琦、王力伟、吴潇潇三位援藏老师扎根西藏,无私奉献,有力推动支教工作深入开展。

附中网络支教全省领先,惠及西北地区。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和网校的优势,与多所学校签订有陕西师大附中网校校园版服务集体授权协议,在全省实施“百县百校”的支教活动,免费向陕西省的100个县的100所学校提供学校网校资源,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通过网络,帮扶学校的老师可以同步参与附中的教科研活动,进行互动交流,享用同步课堂资源。

春秋100载,陕西师大附中人共同谱就并见证了学校光辉的发展华章。今天,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未来,勇立潮头,抢抓机遇,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智慧、改革的勇气,继续发扬励志图强、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工作的内涵与质量,深化管理、捋顺机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陕西师大附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继续前行。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