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行业 电器/办公 相机 柯尼卡 C35 AF

柯尼卡 C35 AF

柯尼卡 C35AF是第一架实用的AF 135传统照相机,应用 Honeywell 公司生产的自动对焦元件,属于第一代被动式自动对焦技术,是世界上第一款有自动对焦能力的相机。KONICA C35 AF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器,传感器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的位置,当两个影像的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从而实现了自动对焦。从此,开辟了单反照相机的自动对焦时代。
中文名称
柯尼卡 C35 AF
外文名称
Konica C35 AF
发布时间
1977年11月01日
所属公司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公司
发源地区
日本
型号名称
C35 AF
目录

全世界第一台AF35mm相机KonicaC35AF

照相机自动对焦系统的可以追溯到60年代。1963年,Canon公司曾在西德的科隆博览会(Photokina)上展出一架具有自动对能力的照相机原型,这个时期的AF技术仍相当原始,虽然AE自动曝光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但对焦能力还是不良。1974年,Nikon公司也推出了一款具备自动对焦能力的原型机;但其设计仍十分仰赖机械结构,体积大、反应慢是最大的缺点。一直到1975年,美国Honeywell公司才发表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对焦元件VISITRONICAUTOMATICFOCUSINGSYSTEM,又称为VAF系统。很可惜,美国的创举到最后却反而为日本的相机工业带来革命,1977年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也就是后来Konica柯尼卡有限公司的前身,向美国购买了这套系统改良专利权,而于同年11月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对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F,成为世界上第一款有自动对焦能力的相机。

第一代AF自动对焦技术原理(被动式)

KonicaC35AF是第一架实用的AF135传统照相机,应用Honeywell公司生产的自动对焦元件,属于第一代被动式自动对焦技术。这个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分析来自景物主体的反光为参考指标。KONICAC35AF的VAF自动对焦系统是在两个测距窗后置有一个的三菱镜,三菱镜负责折射光线到两个反光镜上,这两个反光镜又会将影像光线分别投影两个位于机底的影像感测器中。影像感测器是由感光半导体(类似CCD)和积体电路所组成的小型电脑。感测器藉由影像的明暗,也就是反差来分辨影像的内容。在相机进行对焦的过程中,其中一组反射镜片固定不动,其影像自然固定不变成为对照组。另一反光镜片则前后移动,这个镜片的移动量透过小型电脑的计算,直接反应在镜头的镜片移动上。一旦两侧的影像感测器都得到相同影像内容时,自动对焦完成,也代表镜头镜片的移动量已经达到正确的对焦位置。

被动式对焦原理示意图:两组感测器或CCD,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当两组的反差都显示正确,代表对焦完成。

由于这一系统的成功,导致相机工业的革命,可惜获利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公司,许多日本公司藉助这个设计成功的推出多样的傻瓜型自动对焦相机,从70一直延烧到90年代,甚至今日多数的迷你型数位相机、全自动数位相机也都是应用这样的原理在对焦工作。分析这种自动对焦方式优点在于相机自身不需要发射系统,因此耗能少、成本低,分光系统简洁,有利于小型化。在室外阳光充足时使用能够充分的自动对焦,甚至在逆光下或是对焦远处景物,只要有亮度,这套系统通通都能完成对焦。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