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杨德昌

杨德昌(Edward Yang,1947-2007),电影导演及编剧,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1岁时移居台湾。1986年发行的作品《恐怖分子》获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等多个海内外大奖。1991年独立发行的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第2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2001年作品《一一》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7年获得台湾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其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台湾社会的手术刀” ,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
中文名
杨德昌
外文名
Edward Yang
出生日期
1947年11月6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星座
天蝎座
生肖
毕业院校
国立交通大学、佛罗里达大学
去世日期
2007年6月29日
职业职位
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
《光阴的故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
主要成就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目录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1949年2月,年仅1岁的杨德昌随父母迁至台湾。小学时候的杨德昌功课并不大太好,和老师关系冷淡。在60年代的台湾,杨德昌度过了他略显孤寂的少年时代,直到高中才有所转变(可参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受哥哥的影响,杨德昌酷爱漫画,经常在墙壁上涂鸦乱画。他接触的漫画从本省漫画家到手冢冶虫的日本漫画系列,并尝试自己编画,中学时他自编自画的漫画故事已经在班上传阅。可以说,杨德昌深受手冢冶虫漫画作品中对于人性光辉的信念,以及悲剧结局中对人性肯定的影响。

1965年,杨德昌考上了位于台湾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后来成为杰出校友的他就读于控制工程系并于1969年毕业。

小时候的杨德昌也随父亲去看电影,对于电影的兴趣属于逐渐浓厚增强,从小时候看的《血战勇士堡》,到中学时喜欢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汤姆·琼斯》,直到后来喜欢上并且看了很多遍后才终于明白的费里尼《八又二分之一》。

赴美求学

大学时候的杨德昌已经深受西方思潮和风尚的影响,迫切想要出去台湾以外的地方闯荡,于是还没毕业时的杨德昌即主动希望出国体验外面的世界。1970年杨德昌赴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攻读电机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他于1974年前往南加州大学学习电影课程。毕业后,杨德昌后来以电脑工程师身份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

回台从影

1981年春天杨德昌回台,在余为彦执导的《1905年的冬天》中担当编剧、制片助理和演员。而从《1905年的冬天》里,亦可隐隐窥见杨德昌在编剧上强烈的社会触角和人物在特定社会背境中的兴趣。

1982年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陶德辰策划,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四人合作拍摄了四段式影片《光阴的故事》(InOurTime1982)。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阶段的故事来表现人际关系与男女关系的演变、人的成长和台湾30年来社会形态的变迁,由此突破了台湾70年代以来政治宣传片和琼瑶爱情剧占据电影市场的局面,开创关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充满情趣的实验电影时代。《光阴的故事》因此被称作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以新人身份参与拍摄的杨德昌凭借第二段《指望》一鸣惊人,自此杨德昌也走上了台湾新电影的舞台。

1983年的作品《海滩的一天》,获得美国休斯敦国际影展评审团推荐金牌奖、第二十八届亚太电影展最佳摄影奖。杨德昌兼任导演和编剧,通过两个女人(分别由张艾嘉与胡茵梦饰演)的一场对话,交代出30年来整个台湾社会的面貌,在欧洲片的外观中流露出中国式的感情,用精密细致的手法具体概括了当时台湾中产阶级的整个人际关系面貌,对爱情、婚姻、亲情、事业等各方面都做了相当深刻的探讨,复杂的结构方法和开放式的结婚。

1985年,由杨德昌执导、侯孝贤和蔡琴担任男女主角的《青梅竹马》,作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作之一的影片表现了杨德昌对台北社会生活、都市文化的个人观察,作品获得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可以说杨德昌对于台北的现代主义式关注,始自《青梅竹马》,之后关注台北的都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也成了杨德昌作品的一个明显特征,自此杨德昌的视线就完全集中在时下的台北(《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除外)。

1986年的作品《恐怖分子》获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和第四十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英国电影协会最具创意和想象力奖、第32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同年11月6日,在台北第二区济南路69号屋(屋主正是杨德昌本人),杨德昌、侯孝贤、陈国富、赖声川、吴念真、焦雄屏等54名台湾青年电影人签订了“台湾电影宣言”。

独立时代

1989年,杨德昌成立“杨德昌电影”独立制片公司,开始独立电影创作工作。

1991年,其独立制片公司出品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BrighterSummerDay)。《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集十年大成的经典之作,长达4个小时。杨德昌用自己稳健的影像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灯光昏黄的台北夜市,影片结构严谨、细节生动,有着庞杂但是清晰的人物关系、繁芜但不凌乱的叙事编排。《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第二十八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剧奖,并获最佳导演提名。同时获第三十六届亚太电影节最佳作品奖、第十三届南特三大洲最佳导演奖、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92年杨德昌又凭借该片获得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当年,他还曾为亚洲合作电影台湾编《夜来香》当制片人。

1994年,杨德昌编导的《独立时代》(AConfucianConfusion)获第三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导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评为1994台湾十大华语片之一。

2000年,杨德昌执导的电影《一一》被法国媒体形容为“把生命的诗篇透过电影传颂吟唱”。该影片获得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殊荣。

2000年之后,杨德昌把精力投入到了动画片《追风》的筹备上面,武侠动画《追风》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一千年前的开封,以成龙为人物原型。

2007年,杨德昌于美国因病逝世。

主要作品

年代名称备注

19811905年的冬天编剧&演员

1982指望《光阴的故事》第二段,导演&编剧

1983海滩的一天导演&编剧

1985青梅竹马导演&编剧

1986恐怖分子导演

1991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导演&编剧

1994独立时代导演&编剧

1996麻将导演&编剧

2000一一导演&编剧

获奖记录

戛纳国际电影节

▪2000  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一一  (获奖)  

▪2000  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一一  (提名)  

▪1994  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独立时代  (提名)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96  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阿弗雷德·堡尔奖-荣誉提及  麻将  (获奖)  

▪1996  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麻将  (提名)  

东京国际电影节

▪1991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影评人费比西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提名)  

釜山国际电影节

▪2007  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年度电影人奖  (获奖)  

▪2007  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获奖)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1987  第4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恐怖份子  (获奖)  

▪1985  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  青梅竹马  (获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02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  一一  (提名)  

台湾电影金马奖

▪2007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  

▪1994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原创剧本奖  独立时代  (获奖)  

▪1994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独立时代  (提名)  

▪1994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独立时代  (提名)  

▪1994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设计奖  独立时代  (提名)  

▪1991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提名)  

▪1991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提名)  

▪1986  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恐怖份子  (获奖)  

▪1986  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原创剧本奖  恐怖份子  (提名)  

▪1983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海滩的一天  (提名)  

▪1983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海滩的一天  (提名)  

▪1983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海滩的一天  (提名)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2002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奖  一一  (获奖)  

▪2002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  一一  (获奖)  

▪2001  第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奖  一一  (获奖)  

欧洲电影奖

▪2000  第13届欧洲电影奖环球银幕奖  一一  (提名)  

法国电影凯撒奖

▪2001  第2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一一  (提名)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1996  第9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麻将  (获奖)  

▪1992  第5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亚太影展

▪1991  第36届亚太影展最佳作品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86  第32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  恐怖分子  (获奖)  

其他奖项

▪2001  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电影  一一  (获奖)  

▪2000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  一一  (获奖)  

▪2000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  一一  (获奖)  

▪1986  英国电影协会最具创意和想象力奖  恐怖分子  (获奖)  

▪1986  意大利贝沙洛电影节  恐怖分子  (获奖)  

▪1986  英国国家编剧奖  恐怖分子  (获奖)  

▪1982  休斯敦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推荐金牌奖  指望  (获奖)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