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潘天寿

潘天寿,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1971年9月5日,逝世。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露气》、《中国绘画史》、《听天阁诗存》等。
中文名
潘天寿
别号名称
名天授、字大颐,号雷婆头峰寿者
出生日期
1897年3月14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宁海
毕业院校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去世日期
1971年9月5日
职业职位
画家、教授、教育家
代表作品
《雁荡山花》、《露气》、《中国绘画史》
主要成就
花鸟、山水、指画、中国画教学
目录

人物经历

早期习画
1903年,入村中私塾读书。
1915年—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20年,回宁海下正学高小教书。工作之余刻苦自习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为赵平福(柔石)作《疏林寒鸦》《晚山疏钟》。
1923年,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作《秋华湿露》等。改"天授"为"天寿"。
编写画史
1924年,任上海美专教授,着手编著《中国绘画史》。
1926年7月,出版所编的《中国绘画史》。
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校授课教师。
1932年,出版二集《白社画集》,参加"新华艺专教授近作展览"。
1933年,修改《中国绘画史》,编写《中国书法史》初稿。
1936年,所编《中国绘画史》经修改后再版,列入"大学丛书";8月,举办"白社"第四届画展。作《梦游黄山》。
1937年4月1日,其作品《墨猫》、《行书立轴》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江洲夜泊图》在"中国画会第六届展览会"展出。
1943年,编写《中国画院考》;整理历年诗作,编为《听天阁诗存》付梓。作《秋酣》《行书画论手卷》。
任教生涯
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族美术研究室"主任。作人物画《踊跃争缴农业税》、《文艺工作者访问贫雇农》、《种瓜度春荒》。
1955年,作《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
1957年,作《记写雁荡山花》、《莹莹山水》。
晚年时期
1959年4月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要有更美的画》,撰写《花鸟画简史》初稿。
1961年4月,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科教学的建议,写《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
1962年4月,发表《谈黄宾虹山水画的成就》;为缅甸驻华大使馆作《雨霁》。
1963年,举办"潘天寿画展";在其主持下,美院正式成立书法篆刻科。
1971年9月5日,逝世。
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露气》、《雨后千山铁铸成》、《记写雁荡山花》、《鸡石图》
画册
《潘天寿画集》、《潘天寿画选》、《潘天寿画辑》、《潘天寿书画集》
画史研究
《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顾恺之》、《治印丛谈》、《听天阁诗存》、《中国画院考》、《中国书款之研究》

人物评价

人民网评:"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到震动;一个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个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前者以自然流露为上,后者以刻意经营为工。他一生的奋斗,正与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起伏冲击同时,他认为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他在风格上和吴、齐、黄的差异,并无超出传统材料工具、表现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个统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熊秉明先生与叶清谈二家艺术,一为潘天寿绘画及书法之美,一为李志敏雄壮瑰丽的草书之美,对其书中独之壮气赞叹不已。
凤凰网评:“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
潘天寿,他的作品,其水平毋庸置疑值得称赞,与同时代很多画传统的画家,显然拉开了距离,同时把他放在历史的坐标上,也依然有他的位置、高度和分量,这才是真正走传统中国画一路的大家。(评论家王进玉评)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