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创办于1770年,是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之一,也是德国较为古老的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设有7个学院,下属一百多个研究所,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许多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先驱,为德国乃至世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柏林工大在研究设备和资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与世界上二百多所高校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还和许多经济研究机构和大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院校隶属
德国
创建时间
1770年
学校校训
我们有对未来的想法
学校地址
德国柏林
学校官网
http://www.tu-berlin.de/
英文校名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
学校地址
德国柏林
目录

学校简介

柏林工业大学(简称:TUB、TUBerlin)地处柏林“母亲河”施普雷河畔,是德国精英大学(Exzellenzuniversität)之一,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欧洲工业管理者联盟(T.I.M.E)、欧洲航空航天大学联盟(PEGASUS)等组织成员。

柏林工大是德国第一所颁授环境科学位的高等学府,在研究设备和资源方面处于领先,例如利用大学的人造卫星在外太空观察地球的候鸟迁徙。另一方面,柏林工大并与世界上二百多多所高校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而且还和许多经济研究机构和大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外,柏林工大还是柏林较大的职业培训机构之一,每年提供一百四十七个职位的培训。因此,柏林工业大学正朝着研究、学术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综合性大学不断发展。

柏林工业大学位列2021THE世界大学排名第140位,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159位;2020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第98位。

教学设置

院系设置

人文学院

下设哲学、科学理论、科技史系;文学系;历史系;社会学、政治历史教育系;教育系;语言和传播系;职业教育与劳动技能系;女性研究中心和反犹太研究中心。

工程学院

下设生物工程系、能源系、食品科学系、过程工艺系、环境保护系和材料系。

数学学院

下设化学系、数学系和物理系。

电子学院

下设能源与自动化系、高频与半导体系、通信系、微电子和计算机系、软件技术与计算机理论系和经济信息和定量分析系。

机械学院

下设流体力学和声学系、心理学和劳动科学系、陆上和海洋交通系、航空航天系、精密机械和医药工程系、机械制造系、机械设备系。

建筑学院

下设建筑系、土木系、应用地理科学系、地球信息和大地测量系、景观设计系、生态学系、社会学系和城市与地区规划系。

经管学院

下设技术和管学系、企业经济系和国民经济和经济法系。

专业设置

建筑,土木工程学,企业管理学,生物工艺学,化学,德语,电工学,营养学和食品学,教育法,法语,地质工程学及应用地球科学,精密科学史,信息学,机械信息技术,历史,精密科学史,信息学,机械信息技术,家政学,造型艺术学食品工艺学,语言学,机械制造,数学,媒体咨询,哲学,物理学,心理学,音乐学,社会科学技术方向,城市规划,技术环保,交通学,测量学,国民经济学,材料学,经济工程学等。

校园建设

柏林工大用于教学、科研、管理与学生服务等设施的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其中约有6万平方米已租给私人性质的高技术企业。学校的大部分建筑坐落在柏林城的中心。随着学校的发展,它在柏林城的西部、北部与南部地区也分别获得一定面积的区域,用于发展教学和科研设施。

主校区坐落于夏洛腾堡区,有成群的教学大楼,例如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语言中心、各学科实验室、运动及娱乐设施。其中大学图书馆拥有超过二百万册的藏书和超过七千种最新的各类期刊,藏书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其中建筑学和园艺学的藏书比较丰富。此外,学校还有宽频电信研究中心、资料控制中心、网络技术与多媒体应用研究中心、生物工艺学中心、国际地质系统分析技术中心和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研究机构。

科学研究

在柏林工大将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科研方面,学校拥有光辉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三色摄影术、低压技术、照相用闪光灯、汽车制造的新技术、无线电报和机床运动学理论。其他成果还有电视技术的研制、汽车排气、电子显微镜等。截止20年代,柏林工大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业与城市发展方面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

柏林工大有一系列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它们主要是:

继续教育部:该部提供的学习项目有:生产技术、微电子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分析、工程学数学方法、纪念物保护、城市改造、医院管理、交通规划、安全教育、公司培训课程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

技术转让部:柏林工大在改善地区经济方面已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技术交通部的建立有助于推进科研发明的传播,使社会不同集团枣工业、公共研究机构、贸易集团、容易理解与掌握大的科研成果。该部的业务特别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

著名校友

沃纳·冯·布劳恩,著名的V1和V2火箭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阿道夫·冯·拜尔,德国化学家,因成功合成了靛蓝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弗里茨·哈伯,发明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工业哈柏法,从而荣获了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古斯塔夫·赫兹,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他是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乔治·德海韦西,匈牙利化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沃尔夫冈·保罗,德国物理学家,离子阱的开发人之一,198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恩斯特·鲁斯卡,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卡尔·博施,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以及1939年歌德奖获得者;

尤金·维格纳,匈牙利-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及数学家,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丹尼斯·加博尔,因发明全息摄影而获得1967年的英国物理学会杨氏奖及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雷·奥托,2015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著名建筑师、工程师、研究员、发明家;

康拉德·楚泽,近代数字计算先驱,1941年设计了有完备程控功能的图灵计算机Z3);

朱家骅,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泽慧,中科院院士---中国第一代女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

龚祖同,中科院院士---中国光学玻璃、纤维光学与高速摄影的创始人,中国应用光学的开拓者;

徐士高,中科院院士---高电压技术专家;

赵宗燠,中科院院士---中国人造石油之父;

陈永龄,中科院院士---大地测量专家,原国家测绘总局总工程师;

孙德和,中科院院士---冶金学家,钢铁工程设计专家;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电动车之父;

夏坚白,中科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天文测量学家,原武汉测绘学院首任院长,原同济大学校长;

王之卓,中科院院士---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原清华大学副校长;

谢作伟,香港中文大学卓敏化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马君武,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匡镜明,原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冯培恩,原浙江大学副校长,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副校长;

王运丰,中华人民共和国武器专家、计算机专家,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坦克之父”

李荣兴,美国华裔火星科学家,美国太空总署(NASA)2003年火星登陆探索计划的二十八位核心科学家之一;

王长平,原北京大学数学学院院长,现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历史沿革

该校较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由腓特烈二世在1770年10月发起创立的采矿学院。另一个源头是1799年3月13日创建的建筑学院。第三个来源是初创于1821年的皇家职业学院。

1879年,由三个学院合并成立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KoeniglicheTechnischeHochschulezuBerlin),亦称夏洛腾堡工学院(TechnischeHochschuleCharlottenburg)。该校是德国始创较早的高等工业学院,并在1899年开始颁发博士文凭。

在第三帝国时期设立了防卫技术专业,导致学校从1945年4月20日起被关闭了一段时间。

1946年4月9日,学校重新开始教学时,新开设了人文类的专业,使得学院升格为大学,开始启用新名称: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ätBerlin),也是德国第一所工业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ät)。

以上信息源自网络,数据截止至2021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