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叶延滨

叶延滨,1948年11月17日生于哈尔滨。叶延滨代表作品有《不悔》、《二重奏》、《乳泉》、《心的沉吟》、《囚徒与白鸽》、《叶延滨诗选》、《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蜜月箴言》、《都市罗曼史》、《血液的歌声》、《禁果的诱惑》、《现代九歌》、《与你同行》、《玫瑰火焰》、《二十一世纪印象》等,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中青年诗人诗歌奖(1979~1980)、第三届中国新诗集奖(1985~1986)以及十月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等40余种全国及省以上的文学艺术奖项。
中文名
叶延滨
出生日期
1948年11月17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哈尔滨
星座
天蝎座
生肖
职业职位
作家
代表作品
《诗刊》主编《不悔》(1983),《二重奏》(1985)
主要成就
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中青年诗人诗歌奖(1979—1980)
目录

人物简介

948年11月17日生于哈尔滨,在成都读小学,在凉山西昌读中学,在延安插队,在富县总后军马场当牧工、仓库保管员,后陆续当工人、工厂团委书记、文工团创作员及新闻报道干事等。1978年考入大学,在校期间获全国诗歌奖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辽宁省作协副主席,1982年分配到四川作家协会《星星》诗刊任编辑、副主编、主编共12年整。1994年调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任系主任、教授。1995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任《诗刊》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及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中青年诗人诗歌奖(1979—1980)、第三届中国新诗集奖(1985—1986)以及十月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等40余种全国及省以上的文学艺术奖。

2020年9月19日,获得第3届博鳌国际诗歌奖杰出成就奖。

2020年10月,担任第3届草堂诗歌奖终审评委团成员。

2020年,担任首届汨罗江文学奖散文组终评主任。

主要作品

至今已正式出版个人的专著,有诗集《不悔》(1983)、《二重奏》(1985)、《乳泉》(1986)、《心的沉吟》(1986)、《囚徒与白鸽》(1988)、《叶延滨诗选》(1988)、《在天堂与地狱之间》(1989)《蜜月箴言》(1989)、《都市罗曼史》(1989)、《血液的歌声》(1991)、《禁果的诱惑》(1992)、《现代九歌》(1992)、《与你同行》(1993)、《玫瑰火焰》(1994)、《二十一世纪印象》(1997)。文集有《生活启示录》(1988)、《秋天的伤感》(1993)《二十二条诗规》(1993)、《听风数雁》(1996)、《白日画梦》(1998年)等以及文集44部。其余作品自1980年以来被收入了国内外450余种选集以及大学、中学课本;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日、意、韩等文字。

年轮诗章

这本诗集展现了处于时代大潮中的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诗性记录轨迹,同时又展现了一个当代中国诗人大爱之心、智性雅趣、悲悯情怀。诗人自选了三十年来各个时期的作品,按年代顺序编辑,用意有三,一是给读者展示值得赏读的诗作,二是为研究者勾划出诗人创作的脉络,三是用诗人的创作成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幅诗意的“年轮”。

世界理由

著名诗人叶延滨随笔《世界的理由》由太白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本书收集了叶延滨近年来的文学随感、文艺札记及对生活的艺术思考,文笔犀利老练,观点独特精辟,风格幽默洒脱,在报刊上相继发表时引起读者热烈关注和反响。

文集

时间:1966年10月至1967年2月。路程:从四川经延安到北京,共计6700里路。方式:背着行李,打着小旗的步行串联。同行人:我、陶学燊、王守智、张云洲四个高中学生。串联理由:“我们也要见毛主席!”真实原因:因父母均被打成“反党分子”,我不能参加当时所有的活动,于是动员三位同班好友组成长征队。

主要作品编辑

称呼的无穷韵味

当代诗歌的发展以及面临的境遇

不算灵感算发现

张家界水墨

阴沟和细节

另种忆旧

童年的乌鸦和都市的麻雀

腾冲行记

风景线上的烟囱

风情如画

流行与流言

马场的诗社

吃竹笋屙背篼——谈文说艺札记

我的时尚物品简史

海的韵味

你的手上也有一朵花

总有一朵花正在为你开放

细雨霏霏中的碉楼

裹蒸与诗

睁眼闭眼

蝈蝈骨牌和草蛇

戴墨镜的脸

让诗歌成为更多人的亲密朋友

喝凉水

星河与灯河

盘子定律

春天来了,树木飞向它们的鸟

迎新春

在戈兰高地

拿撒勒风情

改革:青春与诗的时代——记1980年“青春诗会”前后

追忆

两进耶路撒冷

“票证”的故事

钉在纸板上的蝴蝶

一百元的传记

从加利利湖到戈兰高地

一弯月亮上了山(外一首)

邮票往事——人生杂说

纪念品

真诚使诗永恒

为超越完美鼓掌——看北京残奥会感怀

奥运引出的联想

从奥运会开幕式彩排想到的

亚特兰大的光荣与疼痛——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梦想成真的奥运

月亮走,我也走

阳台与梦

阳光清明的诗歌之路

树与我

北京四环路:地底的传奇

殷墟杂感

一个启蒙时代最深刻的故事

珍惜火柴的记忆

大爱,也许只是一滴

谁解法兰西风情(五)简写巴黎

谁解法兰西风情(四)里昂的色调

谁解法兰西风情(三)格拉斯的香水和阿维尼翁的皇宫

谁解法兰西风情(二)悬崖上的金丝鸟笼

谁解法兰西风情(一)最美的海岸与最好的药方

与影子打架

细节是生活的证据

最酷是编剧

蝈蝈、骨牌与打草惊蛇

茶会凉

压低声音

大嘴与小嘴

那时,人生只差一厘米

坏人是什么人

我到底是谁

小榄美菊(外一章)

伊犁三唱(组诗)

读?还是不读?

情书像一片落叶

望云

天姥山拾翠

亲近自然享受和谐——也谈如何享受诗歌

被咬的尴尬

保持弹性

睢宁风情

诗心如石,诗意如水

回忆细节

月亮走,我也走

青春的另一重定义

热闹与寂寞

文学井盖的偷窃者

离的自由

老妪与少女

怀念一座小山丘

流通的“花瓶”

“知道分子”的学富五车

不能当真

文学食疗

生活中的“重点”

对习惯保持清醒

好书是最早的老师

叶延滨写意人生:文学是一种燃烧

读书求什么心得

爱莲新说

活着与活法

“勇敢”的报复

江湖的“情”与“义”

风干的记忆(外一首)

从生活中开掘诗意的田禾

换个角度看成功者

我爱你

唉,事儿妈!

睢宁风情

不公平与不相同

生活这个老话题

命运

理性的拐杖

灵感之道

增城三宝

权力的鞋子

欲望的筷子

餐巾的自豪感

此时此刻

情爱的门锁

怀旧的茶杯

贼惦记

“阴阳人”与“八卦经”

写在水上的名声

谁是今天的“产业工人”

吃竹笋屙背篼

珍惜火柴的记忆

高等教育不是“科举”

从高考风气乱弹“阳谋”

听出味儿来——关于诗歌

灯火的温情——往事忆趣

谁给命运平反?

珍贵与珍惜

梦开始的地方

说 玉

友谊的手套

为“经典”下定义

绝对经验之谈

记车牌号的母亲

读《霜凝诗词选》杂感

谁为梦境下载“补丁”

初进边城开远小记

重访杜甫草堂

歌唱情书时代的爱

说不清

谢幕

现代语汇学习:和平

片断

祥林嫂活到今天会……

神州小札

报摊与电子时代

广告逗你玩

诗人是什么样子

凤凰城小别

“糊涂”是快乐之源

其他信息

文章评论

筑梦者:诗人叶延滨访谈录

无风骨不可立身无情致难成美文——叶延滨访谈录

总有一朵花正在为你开放(叶延滨)

鸦群的翅膀让位于满天星星——叶延滨诗歌及其他

沧桑岁月的鲜明诗痕——读叶延滨编年体诗集《年轮诗章》

诗文并峙,卓异辉映

与改革开放同行的诗人叶延滨

诗文并峙,卓异辉映——简析叶延滨的文学创作品格

疼痛的年轮与良知的诗章——读叶延滨和他的自选集《年轮诗章》

逆着时间看风景——读叶延滨诗集《年轮诗章》札记

开门落”叶”深——漫说叶延滨和他的诗歌创作

论诗的“生命之轻”——兼谈叶延滨的诗追求

作品欣赏

《灯火的温情》(2006-07-19)

——往事忆趣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