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十大出土最早玉器

十大出土最早玉器 中国史前玉器盘点 最古老的玉器有哪些
十大出土最早玉器名单如下:河姆渡文化玉器、小南山遗址玉器、兴隆洼文化玉器、大汶口文化玉器、崧泽文化玉器、马家浜文化玉器、卑南文化玉器、大溪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器,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出土最早玉器
十大出土最早玉器
河姆渡文化玉器,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制玉成果之一,这个时期的玉器制作都还很简陋,玉料选择不严,玉质也差。河姆渡文化玉器的器形有璜、珠、饼、丸、坠等,多系小件佩饰,制作尚不规整,大多光素无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是一种礼仪性的挂饰。
  • 小南山遗址玉器是发现于1958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小南山遗址,墓中出土有玉器、石器、牙坠饰等随葬品,墓中出土有玉器、石器、牙坠饰等随葬品,玉器有块、环、珠、斧、矛、匕、簪等60余件,从玉器工艺可以看出与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有联系,尤其玦饰、玉管、璧飾等文物。
  • 兴隆洼文化玉器是距今约8000年,其正式发掘出土玉器的总数已达100余件。其一座墓葬中死者两耳处各有一件精美的玉玦,兴隆洼文化中发现的玉器达数十件之多,从出土的玉器可以看出:兴隆洼的先民们已注意到了选材,色泽多为淡绿、黄绿、乳白或浅白色,而且已经掌握了抛光、钻孔等技术。
  • 大汶口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其出土出土玉器的种类有玉铲、玉璧、玉镯、璿玑、玉环、指环、玉珠、玉佩、玉坠等。大汶口文化玉器的颜色有墨绿色、翠绿色、淡黄色、鸡骨白色、白色带黑斑。这些玉器中,玉铲是代表形器,表明当时对生产的重视,也带有一定的象征性。
  • 崧泽文化玉器是崧泽文化中发现的玉器,距今约6000-5300年。崧泽文化早期玉器基本延续了马家浜文化晚期玉器的风格,所见器型仍较单调,以玦、璜为主,但玉钺等突破装饰品范畴的新器形也偶有所见,新出现了条形璜、半壁形璜、环形饰、镯、片坠、玉龙、玉钺等器类。
  • 马家浜文化玉器,距今约7000余年,马家浜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陶豆、罐、盆、纺轮、玉珠、玉玦等,墓葬中随葬玉玦、玉璜虽然不很普遍,但每个马家浜文化的墓地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精美玉玦出土,总数相对可观,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玉器之一。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玉器工业发展为其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 卑南文化玉器是卑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距今5300~2300年,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为兴盛,考古发掘出土以及流散民间的卑南文化玉器,总数不下五六千件,主要分为工具、武器和装饰品三大类,装饰品类器形丰富,可区分出头饰、项饰、腕饰、坠饰和耳饰,耳饰是卑南文化玉器装饰品中器形最丰富的。
  • 大溪文化玉器是大溪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6000-5000年。大溪文化玉器形体较小,器类有块、璜、璧、环、坠等,均为扁乎状,其中以块、璜的数量为最多,且形状不十分规整。大溪文化玉器主要用作装饰,有耳饰、项饰和臂饰等。耳饰为块和坠,璜和璧作项饰,悬挂于颈上或胸前,臂饰主要是环。大溪文化玉器和原始文化玉器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为史前玉器的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资料。
  • 良渚文化玉器是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距今约5300-4300年,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
  •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神秘精美的玉器,从各类出土报告分析来看红山文化玉器小件较多,典型器为玉猪龙、马蹄形器、勾云形佩、玉枭、玉龟等,c型龙发现较少,就现有的出土报告和各大博物馆馆藏的显示总共不超过5件,最著名的是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
  • 推荐